|
|
脑卒中患者怎么躺着最科学? |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5年4月3日 浏览 49 次 |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脑卒中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是早期抗痉挛的重要措施之一。良肢位能够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效预防瘫痪患侧肢体出现典型痉挛模式,也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一般建议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当患者能在床上翻身或主动移动时可适当改变间隔时间。
1仰卧位
1. 床铺尽量平整;
2. 头固定于适当高度的枕头上;
3. 偏瘫侧上肢:肩胛骨下垫软枕,肩关节稍外展,肘、腕、指关节尽量伸直,注意对患手的支撑,防止手部肿胀的发生;
4. 偏瘫侧下肢:髋下、臀部、大腿外侧及腘窝下垫一软枕,防止膝关节过伸,足部保持中立位,避免髋外展、外旋。
注意:此体位摆放易引起伸肌张力增高,痉挛程度较严重的患者不宜在此体位下进行长时间的休息。(图中灰色半身为患侧,白色半身为健侧)
2患侧卧位
1. 床铺尽量平整;
2. 头固定于适当高度的枕头上;
3. 躯干略为后仰,背后和头部放软枕给予支撑;
4. 偏瘫侧上肢:肩胛骨稍向前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和躯干呈约90度角,如肩关节疼痛角度可适当缩小,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掌向上,注意手掌下不可以悬空;
5. 偏瘫侧下肢:膝关节略屈曲,关节伸直,踝关节不要内翻下垂;
6. 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软枕上,避免压迫患侧下肢或与患侧下肢产生摩擦;膝关节和踝关节略屈曲。
体位摆放可增强患侧躯干与肢体的感觉输入,并对患侧躯干的肌群有缓慢牵拉的作用,可以缓解躯干痉挛。
3健侧卧位
1. 床铺尽量平整;
2. 健侧在下,头固定于适当高度枕头上,和躯干呈直线,躯干略前倾;
3. 偏瘫侧上肢:肩关节向前平伸放软枕上,和躯干呈约90度角,如肩关节疼痛角度可适当缩小。使肩胛骨向前外伸,掌心向下,手指伸展;
4. 偏瘫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屈曲;腿、脚放枕头上呈迈步状,踝关节给予良好支撑,防止足内翻、下垂。
此体位摆放适用于躯干控制能力较好的患者。对于躯干控制能力较差的患者,可采取半侧卧位或在患者后背垫软枕等方式帮助其维持体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