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研究显示,接近3/4 的人曾有睡眠困扰,其中入睡困难、易醒和失眠是最常见的问题。

报告还发现,19~35岁青壮年人群是睡眠障碍的高发人群,年轻人的平均睡眠时间仅7个小时左右,甚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减少,超过四成的年轻人熬夜到凌晨才睡觉。

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来讲,睡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肥胖、血糖升高、高血压等身体疾病都与睡眠障碍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出现以下情况,提示有可能你前一晚没睡够或没睡好,需要重新评估一下睡眠的效果。
01总是容易犯困
缺觉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第二天感觉疲劳和容易打瞌睡。
偶尔在午饭后犯困是正常的,但如果整天觉得萎靡不振,经常在开会、坐车、安静坐着的时候打瞌睡,甚至与人说着话或看着手机就睡着了,恐怕就需要对夜间睡眠的情况有一个考量和调整,甚至是专门的医学评估了。
下面是计算嗜睡量表,如果跟之前比有明显升高或超过10分,就需要引起注意了!

02犯错,可能不是因为“不小心”
忘记带东西、摔坏物件、开车小剐蹭这些问题总被归结成“不小心”,以为下次注意就好了。其实,犯错可能是因为缺觉降低了警觉性、注意力和记忆力,睡够了才能减少出错。
比如,普通人夜间仅睡4~5小时后,驾车发生事故的风险与醉酒驾驶时相似,睡得越少风险越高。连续3天每天只睡3小时的士兵,反应速度减慢22%,决策失误增加86%,识别和射击敌人的能力降低220%。
等到我们发现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工作学习没有状态,缺觉可能已经比较严重了。
失眠会带来一连串的问题
01焦虑会睡不好,睡不好也会焦虑
失眠是焦虑症患者典型的日常表现之一,尤其是慢性焦虑人群,他们可能没有特定的焦虑对象或内容,往往会不自觉地熬夜,或者表现出易醒、多梦、睡不踏实等。
所以,当发现自己总是睡眠不足或睡不好的时候,可以反思一下最近是否压力比较大,或者用权威的焦虑量表自测自己是否有焦虑症的风险。
同时,一项实验研究发现,即使是心理健康的参与者,也有高达78%的比例在睡眠不足时会表现出明显增加的焦虑水平,甚至有50%的参与者表现出来的焦虑水平高于典型焦虑症的临床阈值,同时还伴随着焦虑状况的神经网络激活。
因此,如果我们长期处在失眠状态下,持续的焦虑状态会让我们的大脑发生可塑性的变化,演变成焦虑症。
02失眠会积累消极情绪,易患抑郁症
很多人都会发现,当自己昨晚没睡好的时候,第二天会感到情绪低落,甚至脾气更差,这是因为当我们睡眠不足的时候,大脑中负责情绪控制的前额叶会“消极怠工”,导致情绪信号发出的时候,我们很难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一项研究分析了超过2100名刚工作的职业医生在一年内的睡眠和情绪数据,因为这个人群往往在第一年的医师培训中会经历漫长、紧张且不规律的工作安排,所以他们的睡眠很容易就会变得不规律。
结果发现,睡眠不稳定、熬夜或睡眠时间较少都会导致日常情绪状态更差,在抑郁症状评估得分更高。
另一项研究发现,在睡眠的过程中,大脑会对情绪进行分类处理,抑制并减少负面情绪的反应,同时还会巩固积极的情绪。
这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是很大的,因为我们每天都会经历很多的情绪,而睡眠是很重要的处理时间,如果睡眠不足或质量不好,那么消极情绪就会一直累积,成为很多心理障碍的潜在根源。
03失眠久了,人可能会变“傻”
我们都深知这样一个常识:睡不好的时候我们的学习、工作状态都会变差。但长期的睡眠问题会导致什么呢?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可能并没有概念。
近期有好几项研究都表明,在我们睡着的时候,大脑也没有闲着,它会激活类淋巴系统和驱动脑脊液流动,从而清除大脑中的“垃圾”,包括一些可能会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的有毒蛋白质,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睡饱了精神状态就会更好。
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逐渐退化,记忆力、注意力和执行功能等各方面的认知能力都会下降。
为什么经颅磁可以改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