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医学与康复学的进展 |
发布时间:2009年1月3日 此新闻已被浏览 2257 次 |

解放前,物理治疗仅在极少数大医院开展.解放后,50年代初期,在卫生部的领导组织下,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培养了许多医生和技术人员,成为全国开展理疗,体疗工作的骨干,许多大中型医院建立了理疗科.1958年5月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理疗学会筹委会.50年代后期,超声诊断和肌电图 技术分别首先在理疗科使用,而后转至临床科应用.物理治疗的临床应用有较快的发展,并开始了物理因子作用机制的研究. 十年动乱中这个学科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十年动乱后逐步恢复,发展.1978年中华医学会理疗学会正式成立,创建了《中华理疗杂志》与《中华物理学杂志》.通过引进和研究,新的物理治疗和诊断技术不断出现,现代物理治疗方法与我国传统疗法相结合,物理因子的应用和研究的范围不断扩大,速度不断加快,这个学科由物理治疗学阶段进入了物理医学阶段. 1982年,我国引进现代康复医学的概念,组织了康复医学知识与技术的学习.80年代中期,我国的现代康复医学事业逐渐兴起,发展.一些省市建立了康复医疗机构,一些大中型医院建立了康复医学科,不少医院理疗科和疗养院在原有理疗,体疗工作的基础上加强了康复意识,开展了康复医疗工作.一些康复医学工作者建立了康复医学学术团体,各地组织了康复医学学术交流.这个学科开始进入了物理医学与康复学的阶段.为了适应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中华医学会理疗学会于1985年7月更名为中华医学会物理康复学会,有些医院的理疗科也随之更名.自此,康复医疗工作日渐广泛深入,并出版了不少康复医学专著,创办了期刊.为了学科的发展与国际接轨的需要,中华医学会物理康复学会于1995年6月更名为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 这个学科在进入物理医学与康复学阶段后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进展 . 物理因子的应用和研究在广度和浓度方面有很大的新进展.如:应用功能性电刺激改善瘫痪肢体的运动功能;应用毫米波治疗溃疡病,炎症,创伤,放化疗后骨髓造成血功能抑制等到疾病,并进行了毫米波生物学效应的研究;进行了紫外线照射对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影响和溶栓效应的研究;较广泛应用紫外线照射充氧自血回输疗法和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于心脑缺血性疾病,颅脑损伤,糖尿病以及一些免疾性疾病的治疗,并研究了这两个疗法对血液流变学,免疫功能,糖代谢,脂代谢的影响.过去肿瘤被认为是物理治疗的禁忌症,近二十年来许多物理因子进入了这一禁区,出现了电化学疗法,高频电与超声波的体外和体腔内加温疗法,微波组织凝固法的体表或经内窥镜治疗,高能激光疗法,光动力学疗法,冷冻疗法等,还进行了不同方式和不同强度磁场,高频电磁场诱导植入体内铁磁热籽发热,抗癌药物磁微球等到方法的抑瘤效应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近年还有论文报告了次声对脑功能的影响等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运动疗法是康复疗法的重要手段,日益得到重视.运动生理疗法,运动发育疗法,Maitland手法等技术被引进后,丰富,扩展了运动疗法的技术.运动疗法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和骨关节疾病的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用于心肺疾病的康复治疗,用于老年人的保健.有许多论文报告了运动对心肺功能,体内糖代谢,脂肪代谢的影响的研究.不少单位根据自已的条件开展了简便实用的作业疗法,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就业能力.还有些单位开展了言语矫治,文娱疗法,心理疗法,使患者的身心得到全面康复. 康复评定是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判定疗效的重要依据.国内学者不但应用和研究从国外引进的评定方法,如:评定脑卒中的Bronnstrom法,Fugl-Meyer法,MAS法,SIAS法等,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Barthel指数法,综合评定的FIM法等.为了适合国情,也研究修正国外的评定方法或制定新的评定方法,如: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生活质量的评定等.许多论文报告了神经电生理检查法,如:肌电图检查,诱发电位检查等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近年报告P300电位检查为大脑认知功能的评定提供了客观的量化指标.此外,有些单位利用平衡仪评定神经,骨关节疾病时的功能状态,利用等速肌力测定仪评定膝关节伤病时伸肌屈肌的功能. 在专科疾病康复方面,脑血管病的康复是一个重点课题.国内有大量关于脑卒中康复评定与康复治疗的报告,在专科康复课题中占了最大的比例.所有报告都突出了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重要性,认为在卒中发病1个月以内,甚至在生命体征稳定数天内在综合治疗中开始康复治疗的患者的功能恢复较快,较好.近年国内十多家医院联合进行《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研究》的工作.现在对脑卒中患者不但着重进行了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也进行了吞咽障碍,单侧空间忽略,认知障碍,言语障碍,心理障碍的康复治疗,以及肩手综合症,肩关节半脱位,肢体痉孪等合并症的康复治疗.
骨关节伤病的康复也是一个热门课题.许多论文报告了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肢体骨折,脊柱骨折,断指再植,肌腱损伤修复重建髋关节置换术后运动功能障碍等伤病进行物理治疗,手法治疗,运动功能训练的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有些单位对骨关节肌肉伤病患者进行等速肌力训练,认为这是增强肌力、改善肢体运动的有效方法. 此外,近年对颅脑损伤的康复采取早期综合康复训练,在促进运动功能恢复和认知功能恢复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心脏康复在一些医院有进一步开展,提出了急性心肌梗死,冠脉搭桥术后早期的两至三周康复方案,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近年的研究发现肥厚性瘢痕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减少,胶原降解减少所致,这为肥厚性能瘢痕的防治提出了新的着眼点. 为了促进本专业的学术交流,近年来我专科分会曾组织几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如:1996年5月的第二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1997年5月的全国康复医学教育研讨会;1997年9月 的第二届全国康复评定学术会议以及1998年10月的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术会议暨首届中青年学术交流会.各地区,各省市分会也都举行了多次学术会议,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我学科的学者已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如: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韩医学交流会、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会第十二届大会,国际康复医学会第七,八届大会等学术会议,达近百人次.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会接纳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为成员,分会的第四届委员(专科学会会员)均成为会员国会员. 我分会所属的两本期刊近年也有新的进展.《中华理疗杂志》的学术论文质量提高,1998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中华物理医学杂志》已从超声诊断,医学物理逐步转向以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为主要内容,该杂志正式于1999年为《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于2000年改为双月刊.近年来还出版了多本专业性的书藉,如:《新编物理治疗学》,《临床实用理疗学》,《实用物理治疗学》,《现氏康复治疗技术》,《现代康复医学诊疗手册》,《脑卒中的康复评定与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康复》,《心脏康复》,《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中国理疗疗养康复专著出版概况》等.此外还有多部著作即将出版,如:国内数十名专家合著的《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物理治疗学大全》,《中国康复医学》第二版等.我分会专业名词审定小组负责编辑审定的专业名词亦将于1999年底出版.我学科32名专家合著、1993年出版的高等医学院校参考教材《康复医学》一书于1996年获卫生部第三届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卫生部医药卫生杰出科技著作获科技进步三等奖. 由于我学科比较年青,十年动乱期间学科队伍被削弱,人员断层现象比较严重,专门培养中,高级专业人才的学校很少,而学科发展迅速,极需大量人才.为此,许多省市,学校,单位抓了多种形式的办学:(一)正式大学,中专教育:现在国内培养我专业大本生的医疗系分流班有二个,培养大专生的专业班有三个,培养中专生的学校有四个,负责培养年青的专业人才.(二)在职人员培养:设在辽宁汤岗子理疗医院的全国理疗/物理康复医师进修班自1979年起至今已办17年共17期,近年又成功举办了全国成人高等教育理疗大专专业证书班4期.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下,国内举办了多个康复培训班,其中同济医科大学举办的全国各省市康复医师培训班7期.安徽医科大学康复治疗师学习班3期,中山医科大学学习班3期.中国康复研究中心10年来坚持举办康复医师,治疗师培训班,共培养3376人.这些学习班使在职医技治疗人员达到 知识更新.(三)高级人才的培养:现在全国有我专业硕士点9个,已毕业的硕士研究生近百名;有博士点1个,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5名,这是我学科一支年青的骨干力量.据不完全统计,我学科现有专业医师近万人,其中副高职称以上人员超过350人. 随着学科的发展,我国的物理治疗,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的仪器设备的研制和生产的发展也很快.国内出现了许多研制和生产我专业所需仪器设备的工厂和研究单位,在工程人员和我学科人员的努力合作下,近年来出现了不少新产品,如:脉冲超短波治疗仪,高频电加温肿瘤治疗仪,微波组织凝固治疗仪,毫米波治疗仪,光量子治疗仪,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仪,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生物反馈治疗仪,新型颈腰椎牵引装置,肢体气压治疗仪,运动疗法器材,作业疗法器材,肌电假手,新型轮椅,手臂稳定测试仪,平衡测定仪,言语训练系统等,推动了我专业技术工作的开展.经皮电神经刺激治疗仪,电脑中频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紫外线治疗仪,磁疗仪等设备小型化,微型化,使物理治疗能更多地在基层开展,甚至进入家庭.家用保健运动器材的大批生产适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市场的发展.有些新技术,新仪器正在研究,如:磁刺激仪,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步态分析仪,无线电控制的功能性电剌激仪,环境控制系统等.这些高科技仪器的研制成功必将会使我学科的发展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
|